对2010年平板玻璃市场的研判
我国的玻璃工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平板玻璃生产国,2008年平板玻璃总产量达5.74亿重量箱,占世界总产量的48%以上。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中国玻璃市场则走出了波澜壮阔的行情,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拉动下,浮法玻璃需求量非但没有受到出口下降的影响,反而价增量长,单价从2009年年初的45元/重量箱上涨到下半年的110元/重量箱,涨幅超过了140%。2010年玻璃市场行情会是怎样呢?相信玻璃业内人士都很关心,笔者不妨大胆地预测一下。
2009年1~10月中国平板玻璃产业的基本情况
依据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对全国60家重点监测浮法玻璃企业月快报数据综合统计显示:
1.1~10月份,累计生产浮法玻璃3.25亿重量箱,与2008年同期相比,累计产量减少1.82%。
2.1~10月份,累计销售浮法玻璃3.36亿重量箱,累计产销率103.37%,与2008年同期相比,累计销售量增加3.53%,多销售1146万重量箱,产销率同比提高5.33个百分点。
3.10月份,期末库存1719万重量箱,与2008年同期相比,库存减少1286万重量箱;与上月相比,库存减少155万重量箱。
4.1~10月份,玻璃价格一路走高,从重点监测浮法玻璃企业月快报数据加权平均销售价格走势对比图来看,1月份平均单价50多元/重量箱,到10月份涨至100元/重量箱,11~12月份,华东华南地区玻璃价格更是飙涨至130元/重量箱。
5.目前在产、停产和在建生产线情况。据统计,目前在产的生产线163条,产能5.56亿重量箱,停产的生产线48条,产能1.42亿重量箱,2009年年底~2010年上半年点火的生产线9条,其中有唐山蓝欣二线、沙河迎新六线、沙河安全六线、沙河德金二线、沙河鑫利二线、沙河大光明二线、沙河正大二线、德州晶华三线、安徽凤阳二线,另外,冷修结束待点火的生产线有7条,分别是辽宁凌源二线、广东江门益胜一线、中航三鑫两条线、浙玻一线和二线、金晶科技一线。
2010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
2009年,在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好于预期,预计全年GDP增长率将达8.5%左右。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仍将处于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关键阶段,预计宏观经济政策将总体宽松,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总基调将不会改变,但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调结构”和“惠民生”,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适度”,预计2010年我国GDP增长率将达9%左右。
1.2010年经济政策稳定基调不变。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9年11月27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两不变”和“两规划”,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要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落实好国家促进区域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
2.清理平板玻璃建设项目力度加大。
2009年1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水泥、平板玻璃建设项目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2010年将对在建的平板玻璃项目和未开工项目进行认真清理,这无疑对玻璃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重大利好。
3.2009年的高投入将为2010年上半年玻璃市场的繁荣奠定基础。
2009年,全球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挽救了经济衰退,特别是中国,预计全年新增贷款投放总额约9.6万亿元,2009年货币高投放带来的投资高速增长,让我们玻璃行业享受着美丽的盛宴,玻璃的投入要滞后于房地产和基础项目建设,因此9.6万亿元的投资,给玻璃行业带来的巨大市场应该是在2010年年初,所以,玻璃行业将继续享受这盛宴的晚餐。
平板玻璃市场周期性波动规律
笔者对2003~2009年平板玻璃市场价格走势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平板玻璃市场价格走势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我们就拿德州晶华2003~2009年平板玻璃的价格分析来举个例子。
德州晶华2003~2009年价格分析:
不难看出,2003年玻璃市场价格低开高走,2004年则高开高走,2005年高开低走,2006年低开高走,2007年高开高走,2008年高开低走,2009年低开高走,每3年1个周期,按技术分析可以预测2010年的市场应该是高开高走,与2004年、2007年的市场行情非常类似。
2010年世界经济的复苏对玻璃产业利好
在经历了2009年的全面调整后,在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和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的带动下,2010年世界经济将有望实现3%左右的增长。
1.发达经济体有望实现低速增长。
截至2009年上半年,美国在去库存化与财政政策刺激下,经济下滑的速度已经明显放缓;欧洲主要国家在抱团救市的集体努力和工业生产恢复的带动下,实现了缓慢增长;日本在国际贸易收缩放缓和订单降幅收窄的带动下,经济出现了向好迹象。经合组织(OECD)综合先行指数已于3月份触底,根据该指数通常先行6个月的规律,8月份起发达经济体开始进入恢复期;其中,欧元区、德国、法国、英国从8月份开始先行指数已攀升至100以上,进入了潜在扩张阶段。但后危机时代,经济的复苏将是乏力、缓慢的,持续走高的失业率、财政赤字压力和通货膨胀预期加大了发达经济体恢复增长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份发布的报告预测,2009年发达经济体衰退3.4%,2010年将实现1.3%的小幅增长。
2.新兴经济体将继续引领全球复苏。
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相对较低的银行存贷比和果断的经济刺激方案减小了金融危机给新兴经济体带来的冲击。2009年上半年,以中国和印度引领的亚洲经济体、“金砖四国”表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回暖的“领头羊”;非洲国家除南非外,虽然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大多都还保持正增长;新兴经济体中出现负增长的国家大部分在2009年第二季度已经显示出复苏迹象,同比下降幅度比第一季度有所收窄。
经历了本轮金融危机,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入,全球经济中心甚至开始逐渐东移,展望2010年,新兴经济体势必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进入逐步复苏的后危机时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9年10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09年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小幅增长1.7%,2010年经济增速将恢复到5.1%。
相关产业对玻璃需求的影响
1.房地产
①2009年1~10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
2009年1~10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440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幅比1~9月份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了5.7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19954亿元,同比增长14.1%,比1~9月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了13.3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2%。
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8.8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4%,增幅比1~9月份提高了1.0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8.1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3%,增速自2009年年初以来首次实现由负转正;房屋竣工面积3.7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2.8%,增幅比1~9月份下降了1.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12亿平方米,增长25.1%,比1~9月份下降了1.6个百分点。
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2.4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7%;完成土地开发面积1.8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6%。
②商品房销售情况。
2009年1~10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6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48.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0.1%;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28.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32.9%。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额31529亿元,同比增长79.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84.3%,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分别增长43.0%和53.7%。
③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情况。
2009年1~10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44034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国内贷款9119亿元,增长53.0%;利用外资377亿元,下降29.6%;企业自筹资金14320亿元,增长16.7%;其他资金20218亿元,增长69.5%。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1755亿元,增长59.2%;个人按揭贷款6163亿元,增长119.7%。
2.汽车
①2009年1~10月汽车工业运行情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10月全国销售汽车123万辆(比上月减少10万辆),同比增长72.5%。前10个月国产汽车产销双破千万辆,分别达到1136万辆和1089万辆,同比增长37.5%和37.7%。汽车出口未有改观,10月份汽车出口仅为3.5万辆,同比下降30.1%。1~10月份累计出口量仅为27.4万辆,同比下降52.5%。
国家多项刺激汽车业发展的政策效应在2009年前3个季度体现得淋漓尽致,继3月份汽车产销突破百万辆后,到9月份汽车产销已经连续7个月超过百万辆。其中9月份的产销创下历史新高,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开始步入“每月百万”的时代。2009年9月当月的产销一方面是由于政策刺激下的市场需求旺盛所致,另一方面也存在相关企业为争抢“十一黄金周”传统销售“蛋糕”和弥补10月份实际工作天数较少而提前“赶抢”的因素。
不过在对汽车业产销量屡创新高而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虽然2009年9月汽车业产量为136.21万辆,同比增长78.85%,销量为133.18万辆,同比增长77.88%;但是产销率只有97.78%,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分车型,2009年9月份乘用车产量102.61万辆,同比增长84.71%,销量101.51万辆,同比增长83.62%;产销率98.93%,同比下降0.58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量33.60万辆,同比增长63.03%,销量31.67万辆,同比增长61.67%;产销率94.26%,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均呈现出产销率同比下滑的态势,在经历了2009年年初的“去库存化”之后,汽车业目前正经历一个“再库存化”的过程,其具体体现就是“制造商产销率”呈现逐月回落的态势。不过,随着国家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延续至2010年政策的出台,2009年最后2个月小排量汽车市场更是出现了一车难求的局面。
②对汽车业未来发展的判断。
截至2009年8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到6650万辆。而预测显示,综合考虑燃油供应、道路通车状况及停车、养车等因素可知,中国可容纳的汽车总量在1.2亿~1.5亿辆,尚有翻倍的空间。因此,目前中国国内的汽车市场远未饱和,如果按每年产销1200万~1500万辆计,可确保至少10年稳定发展,因此从长远角度看,仍可对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照目前汽车行业的运行态势来看,2009年全年汽车产销突破1200万辆基本成为定局,同比增长超过20%。但是由于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小排量车型占比加大,因此行业企业收入和盈利的增幅仍将会低于产销量的增幅。
预计,2010年汽车产销有望在2009年的基础上实现5%~8%的增长,产销突破1300万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如果有更为有力度的刺激新政出台,那么结果就将更为令人满意,只是这一结局的概率偏小。总体看,汽车业将从一个高速或快速发展的行业真正转为一个稳定发展的行业。
对2010年平板玻璃市场的评价
综上所述,2010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在玻璃产业的调控方面中央政府的力度加大,玻璃的供给不会出现高速增长,增速在10%以内,而玻璃的需求将出现较快速度的增长,特别是今年上半年,2009年投入的近10万亿元将发挥作用,基础建设和房地产业会有较快的增长,从玻璃市场本身波动性的规律来看,2010年也将是高开高走的行情,因此笔者认为,2010年玻璃市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牛市行情,会出现持续向好,价格屡创新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