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浙江省玻璃行业协会

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协会动态

信用体系渐趋完善,破解小微企业发展难题

2016-07-12 0:00:00 来源:

近年来,随着台州经济加快发展,小微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但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担保累”等问题;银行方面,则由于不能有效获取企业经营状况等信息,不敢及时放贷。     如何破解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缺、信息共享难、信用增进难等问题?     我市以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推动成立了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推进外部信用评级、设立信用保证基金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小微企业信用环境,着力打造信用高地、政策洼地与资金洼地,并取得实效。据统计,2015年末,我市贷款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近几年来全市不良贷款稳定在1%左右,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信贷资产质量稳居全省前三。 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破解信息共享难题     近期,温岭市大溪镇某铸件厂向台州银行申请一笔贷款,信贷员小黄在放贷前查看了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发现该企业法人代表2008年有诈骗他人的刑事案件,并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和经营风险。随后,小黄否决了该笔贷款。     小黄所查询的“台州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是2014年7月上线的一个专门服务于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平台征集了金融、法院、公安、地税、社保、国土、环保、建设、国税、市场监管、质监、电力等12个部门78大类600多细项4300多万条信用信息,覆盖了50多万家市场主体。 中国人民银行台州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眼下,台州各金融机构已将该平台作为贷前、贷中、贷后的有机组成部分,融入到信贷调查、审查、发放与管控的各个环节。银行工作人员不出单位,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可以精确搜寻到目标客户,这较好地解决了之前企业(贷款人)自己提供信息失真、信息获取成本高、采集难尤其是信息共享难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市共开设查询用户1885个,累计查询量达105万多笔次。这些查询也是免费的,可随时查看,不受时间限制。 深入推进外部信用评级,破解信用缺失难题 小微企业因缺乏规范可信的“硬信息”和“软信息”量化较难等因素,对其做到准确评价往往很重要。在国内外发达地区(城市),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就成了金融机构是否可以放贷的一个参考标准。     鉴于此,从2013年开始,我市从外地陆续引进了浙江众诚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等3家信用评级公司,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并将信用评级和小微企业培育有机结合。     “也就是说,那些通过评级,信用等级高、发展潜力大的小微企业将进入我市小微企业‘培育池’,以后在企业发展时享受优先扶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台州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目前我市将“培育池”纳入到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实现共享。同时,整合各部门资源,探索设立培育基金,建立政策支持、融资担保、技术支撑、出口扶持与企业服务一体化综合培育机制;探索开展金融机构、经济部门与小微企业一对一、多对一的精准培育,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 设立信用保证基金,破解信用增进难题     7月1日上午,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客户经理何冬君来到市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行中心拿担保函。有了这个担保函,接下来她就可以向椒江某企业发放50万元贷款了。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多数面临“担保难、担保累”等问题。2014年底,我市借鉴台湾成功经验,设立了大陆地级市首个信保基金——台州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基金规模5亿元,由政府出资和相关银行捐资。基金保证对象为各出资县(市、区)区域范围内符合规定要求的优质成长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额度方面,单个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小微企业股东及个体工商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为12个月。     市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行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信保基金启用后,有效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了小微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在破解信用增进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5月末,信保基金共受理送保业务1914笔,承保笔数1299笔,累计担保授信19.70亿元,在保余额11.46亿元。今年,我市还计划通过省市共建等方式,进一步调动合作银行积极性,将信保基金规模从5亿元扩至15亿元,服务合作区域从市本级扩至临海、温岭两个县级市,不断做大信保总量。

Copyright ©(2008-2010) 浙江省玻璃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建材网

后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