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遭“反倾销” 谁之过?
事件回顾:2009年12月17日,应欧洲玻璃 纤维生产商协会(简称APFE)的申请,欧盟官方公布将针对中国出口的长丝玻璃纤维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据设于布鲁塞尔的欧洲复合材料工业协会(简称EuCIA)和欧洲塑料加工者行业协会(简称EuPC)认为,这次的反倾销可能对整个欧洲和中国的复合材料工业产生影响。
玻纤协会: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中国玻璃纤维行业曾遭到过两次来自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但都以对方的失败而告终。更重要的是中国在玻璃纤维的生产有着欧洲没有的天然的资源禀赋。从原材料成本来看,中国的石蜡石分布广泛,国外不具备这个优势。
网站观点:关于玻璃反倾销胜诉的案例不只一件,同样,2010年12月22日,澳大利亚海关和边境保护署发布公告称,原产于或出口自中国的浮法玻璃(Certain Clear Float Glass)未对澳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因此终止于4月19日启动的对中国涉案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由此可见,只要我们产品本身足够强大,一切所谓反倾销都是“纸老虎”。
总结:中国建材 企业道路坎坷艰辛,欧盟也好,美洲国家也好,敢于屡屡拿中国出口的产品“开刀”,反映了我们自己也有“软档”,而这“软档”,就是产品自身的可替代性。无可否认,尽管“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公认的,但去除了低廉的价格这个决定性因素,我国出口的产品,从科技含量和创意上,都不具有优势。作为处在发展道路上的中国建材企业除了据理力争、保护自身权益外,我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应该建立长效机制,提高产品品质,树立产品品牌,使我们的产品深深植根于国内外的消费者心中,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